-
友情链接:
时间就好像水一样,像2024年就流走一半多了。
每年在进入到了8月份之后,距离着充满丰收喜悦的秋天,就会越发地近了。
马上今年的8月7号就到了,这一天之所以具备了特殊性,是因为要立秋了。
作为二十四节气当中,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气,立秋一到很多人的脑海里面,可能会浮现出“秋高气爽”、“秋实累累”等词汇。
图片
实际上在刚刚立秋的情况下,这些词所形容到的情况,还要等一阵子才能出现。
毕竟立秋这个节气的后面,还挂着一个叫做处暑的节气呢。
另外如果想要让人体状态,能顺应立秋之后,依旧酷热的三伏天,做好对健康的呵护工作十分地重要。
只不过今年的立秋却很不一般,可以说是六十年才能碰上一次的,呈现出了六大特点。
因此想要趁着立秋时节养生,就先来看看这些特点分别是什么,也好早点儿做准备。
图片
一、今年立秋的6大特点1、晚立秋
一天有早晚之分,立秋也是能分早晚,需要结合具体时间来推算。
在推算之前,先要了解立秋节气是如何被确定下来的,具体会在什么时候?
这就牵扯到的古人对于“二十四节气”的划分了。
是将太阳在黄道上绕行一圈的过程中,每前进15度的哪一处位置,对应到一个节气。
图片
绕行的起点是春分这个节气,也就是黄经零度。
至于绕行的终点,同样是在春分节气上。
这样走完了一个360度的圆圈之后,一回归年就完成了。
从这里其实应该能看出,我国古代虽然生产力没有工业时代的强,但老百姓的智慧可不低,将天文学、气象学以及农学等进行了结合。
图片
因为所谓的黄道,其实就是现在学习地理的时候,书本里面会提到的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的轨道。
由此产生的“二十四节气”,会更有助于老百姓将农田打理好,进而取得丰收。
话说回来,立秋作为其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开始于太阳经过了黄经135°这一刻。
如果经过的这一刻,是卡在了一天内的中午12点(分秒不差)之前,一般会被归类到“早立秋”的行列。
图片
过了这个时间点的,就属于是“晚立秋”了。
根据推算,2024年的立秋时辰会在8月份7号这天的上午8点09分01秒,也就是说属于“早立秋”。
但这个说法在民间的认可度,会比另一个说法的可信度低。
原因跟“早立秋冷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一定的关系。
图片
以这个农谚为准,仅仅用有没有过中午12点0分0秒,来区分“早”、“晚”立秋,呈现出来的天气差别的一般不会很明显。
所以另一种说法就显得可靠了些,那就是根据立秋在农历中出现的月份来划分。
这样中间隔开的日子多了之后,天气的变化也就会更加明显,能感受的到后面是继续酷热,还是开始转凉。
出现的时间是在农历的六月份,会被划归到“早立秋”的行列当中。
如果是七月份出现的话,便妥妥的会被认为是“晚立秋”。
图片
在此基础上,结合2024年每个月对应的农历来看,农历七月初四这天为立秋,属于是“晚立秋”。
2、母秋
没错!有着早晚之分的立秋,居然还会有公母之分,有些朋友是不是感到很惊讶?
公母之分对应了“公秋爽,母秋凶”这一说法,“爽”其实指的就是凉爽的意思,“凶”则是指天气酷热的意思。
某种程度上,可以算是跟“早立秋冷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之间,产生了异曲同工的含义。
图片
至于如何区分“公秋”跟“母秋”,有一说法是按照立秋这天农历的日子,是单数还是双数来判断。
前面提到了,2024年的立秋到来时间为农历七月初四。
“四”是一个双数,因此今年会是“母秋”。
3、睁眼秋
既然有了“睁眼秋”,自然也就不会少了“闭眼秋”。
这个倒不像前面提到了2个特点有较多的讲究,区分也在于立秋出现的具体时刻。
图片
当立秋接替前一个节气的时辰,是凌晨0点到次日中午12点这个时间段内的话,按照传统意义会被归为是“睁眼秋”。
相对应的,过了中午12点哪怕一秒钟,一直到当天大半夜的24点整的,则属于是“闭眼秋”。
不过虽然没什么多大的讲究,但在四川安县、湖北汉口一带,还是有着“睁眼秋,收又收;闭眼秋,丢又丢”这样的农谚。
意思也是特别好理解出来的,指的是立秋出现的时辰落在了白天,庄稼能得到好的收获。
图片
反之如果立秋来临的时辰到了晚上,庄稼上的收获可能就要不尽人意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,纵然农谚在一定程度上,属于是古代老百姓长年累月下来的智慧总结。
但中国作为一个地广物博的国家,各地的气候并非是完全一致的,因此农谚并不具备完全的准确性。
4、黄金秋
农谚有“早立秋,坟头秋;晚立秋,黄金秋”的说法,因此结合前面的情况来看,今年的立秋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“黄金秋”。
图片
提到“黄金”,大家脑海里面,是不是会相当金灿灿的,感觉到很富丽堂皇的画面。
“黄金秋”代表的就是秋天粮食收获充裕,一片金黄的景象。
这是因为立秋到来的时间,在农历七月份会给早前种下去的粮种,留下更多的时间来成熟,进而收成上就显得更好了。
至于“坟头秋”,则是一种年景不好,老百姓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。
而人一旦不能将肚子给填饱,甚至也穿不暖,生命流逝的速度就会加快,去世后便成为了坟头。
图片
现如今随着生产力的提升,这种在古代才更容易发生的现象,现在几乎是没有了。
不管立秋早晚,吃的方面还是有保障的。
5、秋包伏
“三伏夹一秋,秋后加一伏”这句农谚,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。
这里面的“三伏”,说的就是三伏天,一般会分为三个时间节段:初伏、中伏、末伏。
一般初伏跟末伏的天数不会改变,各有10天,中伏则会随着年份的变化,出现天数长短不一的情况。
图片
2024年的三伏天是较长的,合计起来有四十天,起点为7月15日,结束的日子则是8月23日。
而2024年立秋出现在了8月7日,这个时候的中伏还在令怕热的人感到水深火热,后面跟着一个末伏,就更不得了了。
这种情况叫做“秋包伏”,通常代表着之后的一段日子当中,气温方面是没有办法快速凉爽起来的,会持续炎热。
6、脱衣秋
“脱衣秋”,顾名思义就是在立秋之后要脱衣服。
图片
至于为啥要脱,当然是因为天气炎热了,也可以说是遇到了“秋老虎”。
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暑,别觉得马上就能到秋天了,再热自己忍忍就行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“秋老虎”发威还是很厉害的,能持续到9月下旬。
二、立秋就是秋季来了吗?“春天回暖、夏天炎热、秋天转凉、冬天寒冷”,这是很多人对于有着变化性的四季,做形成的一种理解。
那么为何在很多年份内,明明都已经立秋了,天气还是很热让人感到十分烦躁呢?
图片
结合前面所提到,今年的6个立秋的特点,大家也应该能看出来了,立秋之后天气继续炎热的情况并不少见。
相对而言,从气象学方面来看待是否入秋,反而会显得更明确一些。
根据“候平均气温”这一用来划分季节的概念来看,当有连续5天的时间,每天温度都在10℃-22℃之间,便属于是入秋了。
只是就像前面已经提到的一样,中国由南到北跨度较大,且有的地方海拔高,有的地势低。
因此单纯只看温度这方面,也不能说某些7月份平均温度就20℃的地方就是入秋了。
图片
这个时候结合二十四节气会更好有些判断,什么时候当地算是入秋,后面会越来越凉爽。
三、碰上晚立秋要如何养生尽管在晚立秋的”威力“下,暑热一时半刻不会消失,平时还是感到比较热。
但大部分的情况下还是白天会热一些,夜间的气温会逐渐降低,进而形成昼夜温差大这一现象。
这也是为何有很多人会在秋季感冒的原因,主要是没注意保暖,晚上给冻到了。
图片
所以在养生的时候,夜间要注意温度变化,准备一个薄被方便冷的时候盖上。
同时要加强身体锻炼,可采取散步、太极拳等能舒缓身心,还不会令人感到累到脱力的运动。
再就是饮食这方面,因为有秋包伏,所以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四肢乏力,嘴巴里面也觉得仿佛有一口湿热的痰,吐不干净一样。
为改善这样的情况,如冬瓜、黄瓜一类,具备了清热性质的食物,倒是可以适当地吃一些。
图片
一并要加强身体所需要的蛋白质,但注意别进食太多冰冷的食物或喝冰水,会容易损伤脾胃。
再然后懂得将自己的情绪,从不安、焦虑的状态控制起来,也是相当关键的。
很多人秋天时候的脾气会上涨,这是因为天气一直湿热闷人变得暴躁起来。
为了避免跟其他人容易产生口角,可通过听舒缓音乐、看书、书法等一些修养身心的爱好,让心里的闷燥之气得以消散。
图片
结语农谚民俗在某些程度上是具备了智慧性的,但也具备了地方上的局限性,因此不能采用“拿来主义”进行套用。
另外不管是在立秋前还是在立秋后,为了自身的健康着想,养生方面该做好的就别马虎。
至于该怎么做,这个就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制定计划了。
参考资料:
济南时报 2023-08-07《告别炎夏迎清秋》
齐鲁壹点 2023-08-08 《人间最爽是立秋》
封面新闻 2022-08-06 《立秋·暑气未消盼清凉 “秋包伏”下酷热依旧|民俗日历·二十四节气》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